危废暂存库的防渗防漏层是防止有害物质泄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核心屏障,其设计和施工需严格遵循《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及相关规范,确保渗透系数≤10⁻¹⁰ cm/s(相当于 “几乎不渗透”)。具体做法需结合场地条件、危废特性(如腐蚀性、流动性)分层次设计,重点包括以下环节:
- 适配性:根据危废类型(如酸性、碱性、有机溶剂类等)选择耐相应腐蚀的材料(如耐酸材料用于存放废硫酸)。
- 整体性:防渗层需无接缝或接缝严密,避免 “点对点” 泄漏;边角、管道穿设处等薄弱部位需强化处理。
- 多层防护:采用 “基层 + 防渗层 + 保护层” 的复合结构,提升抗破损能力。
地面是危废直接接触的主要区域,防渗层需满足 “防渗漏、耐磨损、抗腐蚀” 要求,具体步骤如下:
- 先对原土地面进行压实(压实度≥90%),避免后期沉降导致防渗层破损;
- 铺设 10-15cm 厚级配砂石垫层(或灰土垫层),进一步找平并增强地基稳定性;
- 浇筑 10-20cm 厚 C25 混凝土垫层(内配钢筋网片),表面抹平压光,确保无裂缝、无尖锐凸起(防止刺破上层防渗材料)。
需根据危废腐蚀性选择耐化学性材料,常用类型及适用场景:
- 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适用范围广(耐大部分酸碱、有机溶剂),推荐 2mm 及以上厚度(GB 18597 要求≥1.5mm,实际工程建议≥2mm 以提升耐用性),渗透系数≤10⁻¹⁴ cm/s,柔韧性好、抗穿刺能力强,适合大面积铺设。
- 环氧树脂涂层:耐强腐蚀(如浓酸、强碱),需在混凝土基层上涂刷 2-3 遍,干膜厚度≥1mm,形成连续无孔膜,适合小型暂存库或局部重点区域(如液体危废存放区)。
- 玻璃钢(FRP):由玻璃纤维布 + 树脂复合而成,耐腐蚀性优异,整体成型性好,适合异形部位(如墙角、设备基础),厚度≥2mm。
- 聚氯乙烯(PVC)卷材:耐一般酸碱,价格较低,但耐温性较差(≤60℃),适合常温、低腐蚀性危废场景。
为提升可靠性,建议采用 “多层复合结构”,典型组合(从下到上):
- 基层:压实土地→砂石垫层→混凝土垫层(确保平整、无尖锐物);
- 防渗层:HDPE 膜(或环氧树脂 / 玻璃钢),需全区域满铺,覆盖整个暂存区地面(包括墙边外延 50cm 以上);
- 保护层:铺设 5-10cm 厚 C20 细石混凝土(内掺钢筋网),或 3-5cm 厚卵石 / 碎石,防止防渗层被危废包装(如铁桶)、叉车碾压破损。
- 地面需做≥2% 的坡度,向渗滤液收集沟 / 集液池倾斜,确保泄漏的液体能快速流向收集系统,避免在防渗层表面积聚;
- 坡度转折点、边角处需做圆弧处理(半径≥10cm),避免防渗层因应力集中开裂。
墙面防渗主要针对可能接触危废的区域(如液体危废泄漏溅落、堆高危废接触墙面),具体要求:
- 高度:至少 1.0m(若危废堆高超过 1.0m,需延伸至堆高以上 30cm);
- 材料:
- 普通区域:采用耐酸碱瓷砖(接缝用环氧树脂勾缝)、玻璃钢贴覆或厚涂型防腐涂料(干膜厚度≥0.5mm);
- 强腐蚀区域(如存放废酸、废碱):用玻璃钢 + 树脂胶泥砌筑耐酸砖,或 3mm 以上 HDPE 板粘贴(接缝热熔焊接);
- 与地面衔接:墙面防渗层需与地面防渗层 “无缝连接”(如 HDPE 膜墙面延伸部分与地面膜热熔焊接,瓷砖墙面根部嵌入地面混凝土保护层),避免接缝处成为泄漏点。
防渗层的泄漏多发生在接缝、边角、管道穿设处等薄弱部位,需专项处理:
- 接缝处理:
- HDPE 膜接缝:采用双轨热熔焊接(搭接宽度≥10cm),焊接温度 180-200℃,焊后需做气压检测(压力≥0.2MPa,保持 30s 无下降);
- 环氧树脂 / 玻璃钢接缝:采用 “搭接 + 胶黏剂密封”,搭接宽度≥5cm,表面涂刷 2-3 遍胶黏剂确保无孔隙;
- 阴阳角处理:地面与墙面的阴阳角需做成圆弧(半径≥10cm),防渗层在此处需连续铺设(如 HDPE 膜需预制成弧形,避免直角折叠导致破损);
- 管道穿设处:若有排水、通风管道穿防渗层,需在管道周围设置 “防渗套管”,套管与管道、套管与防渗层之间用遇水膨胀橡胶条 + 环氧树脂密封,形成 “双重密封”。
防渗层需与渗滤液收集系统配合,确保泄漏液体被及时收集,避免渗透压力破坏防渗层:
- 收集沟:在地面最低处沿墙设置 U 型沟(宽 × 深≥30cm×30cm),沟内做同等级防渗(如 HDPE 膜或玻璃钢),沟底坡度≥1%,通向集液池;
- 集液池:容量根据暂存库规模设计(至少能容纳 24 小时最大可能泄漏量),池体采用钢筋混凝土 + 内贴 HDPE 膜(或环氧树脂)防渗,配备液位计和潜水泵(用于抽排至合规处置单位);
- 防倒灌:收集沟与集液池连接处设置止回阀,避免集液池液体倒流。
施工控制:
- 防渗材料进场需检验(如 HDPE 膜需提供出厂检测报告,核查厚度、耐候性等指标);
- 施工时避免尖锐物(如碎石、工具)接触防渗层,HDPE 膜铺设需从低处向高处推进,避免褶皱;
- 低温(<5℃)或雨天不宜施工(影响焊接 / 粘结质量),需采取保温、防雨措施。
质量验收:
- 全面外观检查:无破损、无气泡、接缝平整;
- 渗漏检测:采用真空检测(HDPE 膜)或闭水试验(整体防渗层,注水 24 小时无明显下降);
- 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确保渗透系数达标。
- 液体危废区:在防渗层上额外铺设防泄漏托盘(材质为 HDPE 或钢塑复合,需与地面防渗层密封衔接),形成 “双层防护”;
- 腐蚀性极强危废(如废硝酸、氢氟酸):采用 “HDPE 膜 + 铅板” 复合防渗(铅板厚度≥2mm,耐强腐蚀),或整体浇筑耐酸混凝土(掺氟硅酸钠等添加剂);
- 长期暂存区:每 3-5 年对防渗层进行完整性检测(如电火花检测),发现破损及时用同材质补丁修复(补丁面积需大于破损处 3 倍以上,接缝严密)。
综上,防渗防漏层的设计需以 “材料适配、结构完整、接缝严密、协同收集” 为核心,从基层处理到后期维护全流程控制,确保危废在暂存期间 “零泄漏”。